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更新时间:2019-05-19 16:19:09作者:李天扬老师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在这次“神童”的“认证”过程中,莱阳教体局的官方发文宣传,是激发它成为公共话题的关键一步。舆论虽然也质疑“神童”,但更多却是指向官方在发文宣传时的草率态度,如果官方在决定宣传“神童”之前,能够稍微进行一下判断与核实,那篇令人疑窦丛生的文稿就不会出炉,“神童”也就只是令当地人半信半疑的传说,不会引发这么大的讨论浪潮。
中国的“神童饥渴症”由来已久,民间崇拜“神童”,是因为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代的中、高考加分政策,都在鼓励儿童利用“早慧”特征走快捷通道进入利益群体,官方崇拜“神童”,则是父母官们彰显“地域文化优势”、“区域教育环境”的政绩心理作祟。学者王晓渔在上世纪80年代,曾使用“球籍焦虑”和“时间焦虑”来诠释“神童少年班”的泛滥,“中国落后于西方多少多少年”是这两种焦虑的产生根源。
“神童”造假之所以长盛不衰,是因为处在这个造假链上的所有人,包括学生、家长、学校、政府、官员等,都能得到虚虚实实的好处,说白了,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对“神童”造假睁只眼闭只眼,图个高兴,于是,“神童”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了“吉祥物”的特征。
近几年“神童”传说有绝迹的倾向,除了大人们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虚荣心有所转移这个因素外,还因为公众对于智力见识与努力、环境与教育等有了更客观的认知———某个孩子在特定领域优于其他孩子可以理解,但这个世界“神童”是极为罕见的。本能地拒绝相信“神童”的存在,才会端正教育态度,培养出真正的优秀人才。